2025年4月28日上午,国际学院在801会议室举办了“非遗国际传播与国际研学英语讲解能力提升培训会”,国际学院院长陆敏主持会议并负责本次培训,来自护理康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文化遗产与传播学院、戏曲艺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体育教学部和公共基础教学部等8个二级院部的23名领导和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本次培训会聚焦于非遗项目的国际传播和国际研学课程的英语讲解能力提升,旨在通过系统培训,增强我校教师在国际研学场景中的讲解水平,为国际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培训会上,与会教师围绕非遗项目的国际传播、特色文化场馆的英语讲解以及国际研学课程设计进行了交流。护理康养学院介绍了居家养老实训基地和幼儿护理实训室的建设情况,展示了学校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先进设施与教学成果。基础医学院分享了中医药文化展馆的讲解内容,强调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医学技术学院重点介绍了眼视光实训中心、医学科学研究院以及3D打印康复矫正设备等特色项目。文化遗产与传播学院依托王飞大师剪纸工作室,提出了非遗剪纸研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戏曲艺术学院展示了戏曲表演与妆造课程的师资力量和国际化工作基础。文物保护考古学院汇报了陶瓷修复、非遗绒花制作、拓印技术、古代壁画制作以及陶瓷制作等五门课程的成熟度和特色。体育教学部提出了结合中医理念的健身气功研学课程,强调了其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公共基础教学部则从英语讲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讲解词的语言风格和互动设计的建议。大家还对耗材、英语讲解能力、激励机制等共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陆敏在培训会上指出,本次培训会的意义在于统筹我校的非遗和特色文化资源,为国际传播和国际研学项目整合力量,打造团队。她强调,非遗项目的国际传播和国际研学是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为进一步国际化培训课程、专业课程、海外分校教学等工作的开展做准备。国际学院将为参与的老师提供英语培训以及其他所需的支持,助力老师们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我校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们将很快迎来来自东盟、中亚、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届时,各特色场馆和研学课程将正式投入使用,向国际学生展示我校的非遗项目和特色文化。
国际学院、体育教学部、文物保护考古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